文书360 >地图 >综合分类 >

土壤学实习报告

最新土壤学实习报告(通用7篇)

时间:2025-06-13 作者:文书360

转眼间一个辛苦的实习生活又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是时候写7篇实习报告好好总结一下了。很好奇实习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1

前言 :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一、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

土壤学是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土壤学的教学实习是游憩等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其目的、任务及要求如下:

1.通过实习验证巩固该学科的理论知识,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熟悉本省地带性土壤及非地带性土壤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形成过程、土壤性状、利用改良措施。

3.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土壤的形成过程和土壤特点,为水保规划和森林植物更新等提供依据。

4.了解全国土壤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土壤类型。

5.熟悉我省土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措施。

6.掌握土壤剖面挖掘方法,掌握剖面形态特征和自然条件的观察、描述、记载方法,学会土壤类型的识别。

7.通过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应用这些数据,学会综合分析、评述土壤的方法,并能提出各类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改良技术措施。

8.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主要成土岩石的性质和提高鉴别技能。

9.通过实习学会野外母质类型的鉴别和地形地势的观察。

10.通过综合实习,增强珍惜、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贯彻执行国策、国法的自觉性,提高立志振兴水保学科和发展土壤科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11.了解土壤调查工作的基本方法,土壤调查是为了探明土壤的发生发育和分布规律,查清土地资源及其生产条件,以便按不同需要利用和改良土壤。土壤调查是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和土壤形态、性状上的特征,找出影响植物正常长的限制因素和障碍因素,解决生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土壤问题。土壤调查是研究土壤科学的基本方法,是搞好林业和水保基本建设和实行科学种树的前提,也是实现林业现代化的一项基础工作。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1、 实习时间 :

2、 实习地点:

3、参加人员 : 指导老师

级别

专业组别第组

组员

第一天 实习地点:

进行实习前的总动员,老师给大家讲解实习的具体安排,各项实习操作的方法,实习内容,时间安排,参加人员的分组,工具的领取及介绍工具的使用。要求预习实习相关的内容:三大岩类的识别方法、土壤剖面形态特征等。最后特别强调实习期间要注意的事项,包括安全等等。

第二天2013年12月30日 实习地点:

沿途观察地质地貌及母岩母质特征等,并取采集岩石标本同时学习观察、鉴别岩石标本。观察山地红壤的形成、利用现状和改良措施;观察林场建立的各种休闲娱乐设施及立体养殖模式;土壤剖面的挖掘、土壤发生层的划分,土壤形态特征的观察和记载方法。进行土壤原状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的采集。

第三天2013年12月31日 实习地点:校内,实验室和水保园。

参观水保园,去实验室观察岩石标本、利用整段标本进行全国土壤的分布和主要土壤类型的介绍,观察不同类型的整段剖面等,了解全国土壤的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博学楼后观察岩石风化的特点并采集岩石标本同时进行鉴别,

下午在实验室风干土壤样品并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土壤自然含水率、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等)。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2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掌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察与记录。

3、掌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养科研团队精神,培养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强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凝聚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实验准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研究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研究内容更饱满,研究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实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02904、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实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提供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实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判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原因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极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略。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周围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能力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周围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然影响周围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吸收的营养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实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一致,从上到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然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原因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原因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吸收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后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逐渐减少。第二,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吸收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附近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原因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第二,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能力的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

(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原因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能力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一致,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的营养成分不同,因而对周围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一致,具体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目的

实地了解土壤的形成因素和分布规律。

掌握土壤采样、分析和评价的方法。

培养对土壤科学的兴趣和研究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

实习时间:xxx

实习地点:xxx

三、实习内容

1、区域土壤考察

在实习区域内,观察了不同地貌、母质、植被和气候条件下土壤的类型和特征,分析了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土壤采样与实验室分析

按照规范采集了多个土壤样本,包括表层土和深层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土壤颗粒分析、容重测定、水分含量测定、养分含量分析等实验。

3、土壤质量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对所采集土壤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包括肥力水平、污染状况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建议。

四、实习收获

深入理解了土壤形成的复杂过程和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

熟练掌握了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的基本技能,提高了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的能力。

学会了从多个角度评价土壤质量,并能够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良措施。

增强了对土壤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土壤学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通过科学的方法改善土壤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将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努力。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4

一、实习背景与目标

本次土壤学实习旨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土壤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地观察、分析和记录,提高我们对土壤类型、土壤剖面结构、土壤性质以及土壤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同时,通过实习,我们也希望能够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

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实习地点:xxxx

三、实习过程与内容

1、实地考察与观察: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对实习地点进行了全面的实地考察。通过观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气候条件等因素,初步了解了该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分布情况。

2、土壤剖面挖掘与观察:在选定的地点,我们使用铁锹等工具挖掘土壤剖面,并详细观察土壤剖面的结构、颜色、质地等特征。同时,我们还利用比色卡、PH指示剂等工具对土壤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

3、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在挖掘土壤剖面的过程中,我们按照不同土层采集了土壤样品。回到实验室后,我们对样品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包括测定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

4、数据整理与分析:将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合土壤学理论知识,对土壤类型、性质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土壤学的重要性以及土壤在生态环境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我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土壤调查和分析技能,如土壤剖面的挖掘与观察、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等。此外,实习过程中我们还与导师和同学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这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土壤性质的测定和分析方法还不够熟练,对土壤学理论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

五、实习总结与展望

本次土壤学实习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加深了我对土壤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土壤学领域的发展动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技能范围。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土壤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导师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也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我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们一定能够在土壤学领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5

实习单位:

xxx农业科研中心

实习时间:

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8月1日

实习内容:

在xxx农业科研中心的土壤学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学习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包括如何选择采样点、如何使用采样工具等。在实际操作中,我跟随导师一起前往田间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工作,并学会了如何正确保存和标记样品。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包括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PH值等指标的测定方法。我跟随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仪器进行土壤样品的分析,并且参与了一些实际的分析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我对土壤样品的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在数据处理方面,我学习了如何使用统计软件对土壤样品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跟随导师学习了如何进行数据的录入、清洗和统计分析,并且参与了一些实际的数据处理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我对土壤样品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处理能力。

总结:

通过这次土壤学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农业科研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感谢xxx农业科研中心给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经验。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6

实习单位:

x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

20xx年7月1日-20xx年7月30日

实习地点:

xxx市农业园区

实习内容:

1.参与实地采样和土壤分析工作,学习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流程,掌握了土壤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2.参与了土壤理化性质测试,包括土壤质地、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学习了不同指标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3.学习了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包括土壤养分含量的测定和评价,了解了不同养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了施肥方案的制定原则。

4.参与了土壤微生物分析实验,学习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掌握了土壤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实习收获:

1.加深了对土壤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2.了解了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科学施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性。

3.感受到了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增强了对未来从事土壤学研究和应用的信心和决心。

实习总结:

通过一个月的土壤学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肥力管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感谢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支持!

土壤学实习报告 篇7

一、实习目的

本次土壤学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采样和分析,深入了解土壤的形成、特性、分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和地点

实习时间:xxx

实习地点:xxx

三、实习内容

1、土壤剖面观察

在实习地点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记录。测量了土层深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等物理性质,并对土壤中的根系分布、孔隙状况等进行了描述。

例如,在观察某一红壤剖面时,发现其土层深厚,表层颜色较暗,呈棕红色,质地较为黏重,有明显的团粒结构。

2、土壤采样与分析

采集了不同类型土壤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分析,测定了土壤的 pH 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养分含量。

经过分析,发现某一水稻土的 pH 值偏中性,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的含量较为均衡,适宜水稻生长。

3、土壤与植被关系调查

观察了不同土壤类型上生长的植被类型和生长状况,分析了土壤条件对植被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如在砂质土壤上,多生长耐旱的草本植物,而在肥沃的黑土上,则常见高大的乔木和茂密的灌木丛。

4、土壤利用与改良讨论

结合实地观察和分析结果,对当地土壤的利用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可能的改良措施。

针对某些土壤肥力下降的问题,提出了合理施肥、轮作休耕等改良建议。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实地观察和操作,将课堂上学到的土壤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加深了对土壤形成、特性和分类等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

2、提高了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土壤的各种特征,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这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实习中,同学们分组进行工作,共同完成采样、测量、记录等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和协调能力。

4、认识到土壤保护的重要性

了解到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生态失衡等问题,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土壤资源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五、建议

增加实习时间和地点的多样性,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性。

加强实验室分析设备和技术的投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邀请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和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

总之,本次土壤学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wenshu360.com/zonghe/5163.html